hth正版:
倍捻机就是一种加捻设备实质上是一种并线设备,叫做并线机,能轻松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还可以把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通过加捻粘合成股线,并且增强了原纱的性能。
现市面上的倍捻机大多数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是暴露在外部的结构,需要工作人员站在机器的外部实时监控,加工时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没办法实现防水、防尘的目的,其防护性较差,同时倍捻机在限制时多数都是使用布罩盖在机器的外部提供保护,这样的保护方式较为单一,且非常的不方便工作人员来安装和拆卸,操作时不够便捷,应用时较为的麻烦。
针对现存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纱线生产用倍捻机,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倍捻机大多数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是暴露在外部的结构,需要工作人员站在机器的外部实时监控,加工时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没办法实现防水、防尘的目的,其防护性较差,同时倍捻机在限制时多数都是使用布罩盖在机器的外部提供保护,这样的保护方式较为单一,且非常的不方便工作人员来安装和拆卸,操作时不够便捷,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纱线生产用倍捻机,包括机器主体、滑轨架、防护罩以及套环,所述机器主体的左侧设有加工设施,所述加工设施的左侧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器主体和机架的内侧均设有滑轨架,所述滑轨架的外部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外部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把手。
优选的,所述机器主体的右侧设有散热壳,所述散热壳的外部开设散热孔,所述防护罩笼罩在加工设施的外部,所述防护罩采用亚克力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滑轨架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滑轨架的内部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滑块,所述滑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外部设有套环。
优选的,所述滑轨架的两侧设有限位杆,所述机器主体和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活动插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和套环之间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有球体,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有挡块,所述球体和挡块分别分布在固定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外部设有侧板,所述侧板贴合在滑动板的外部,所述侧板和滑动板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1)、该纱线生产用倍捻机,通过在加工设施的外部增设防护罩,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倍捻机在使用时防护新较差的问题,由于在加工设施的两侧安装了滑轨架,然后在滑轨架的外部固定连接防护罩,且防护罩的形状设为倒u形,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笼罩在防护罩的外部,然后上下推拉防护罩就可以实现其上下升降的目的,从而能够在倍捻机工作的过程中提供较强的保护性的作用,防水、防尘的效果较强,大幅度的提升了倍捻机在应用过程中的防护新能,整体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功能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2)、该纱线生产用倍捻机,通过在滑轨架和防护罩之间采用滑动板进行连接,并在防护罩侧面的侧板上设有螺栓固定在滑动板上,如此可拆卸的结构非常的方便工作人员对防护罩来安装和拆卸,且在滑动板的外部设有的套环,结合在机器主体以及在机架上设有的抽拉式限位杆,可以在将防护罩升到顶时,推动限位杆使其置入在套环的内部,从而来将防护罩固定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时的便捷性,装卸时都较为的方便,便捷性较强。
图中,机器主体-1、加工设施-2、机架-3、散热壳-4、滑轨架-5、滑动板-6、套环-7、滑块-8、防护罩-9、把手-10、侧板-11、固定架-12、限位杆-13、球体-14、挡块-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纱线生产用倍捻机,包括机器主体1、滑轨架5、防护罩9以及套环7,所述机器主体1的左侧设有加工设施2,所述加工设施2的左侧固定连接机架3,所述机器主体1和机架3的内侧均设有滑轨架5,所述滑轨架5的外部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滑动板6,所述滑动板6的外部设有防护罩9,所述防护罩9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把手10。
所述机器主体1的右侧设有散热壳4,所述散热壳4的外部开设散热孔,所述防护罩9笼罩在加工设施2的外部,所述防护罩9采用亚克力材料制造成,通过设有的透明材质的防护罩9,可以在防护罩9笼罩在加工设施2的外部时,供工作人员清楚的观察到内部的加工情况,功能性较强。
所述滑轨架5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滑轨架5的内部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滑块8,所述滑块8的外部固定连接滑动板6,所述滑动板6的外部设有套环7,通过设有的滑轨架5和滑块8结合滑动板6,上下滑动的方式非常的方便工作人员做相关操作,便捷性较强。
所述滑轨架5的两侧设有限位杆13,所述机器主体1和机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的内部活动插入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和套环7之间相互对应,通过在机器主体1和机架3的顶部设有限位杆13,可以在防护罩9升到顶时将其固定住,操作时便捷性较强。
所述限位杆13的一端设有球体14,所述限位杆13的另一端设有挡块15,所述球体14和挡块15分别分布在固定架12的两侧,通过在限位杆13的两端设有挡块15和球体14,从而能够将限位杆13限制在固定架12之间,使其只可左右进行抽拉,防止限位杆13脱离固定架12的情况,功能性较强。
所述防护罩9的外部设有侧板11,所述侧板11贴合在滑动板6的外部,所述侧板11和滑动板6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通过在防护罩9和滑动板6之间采用侧板11和螺栓进行连接,可拆卸的方式方便了工作人员来安装和拆卸,实用性较强。
工作原理:在应用该纱线生产用倍捻机时,通过在加工设施2上设有导纱结构将纱线导出来,然后纱线再缠绕到倍捻筒上,接着经过倍捻筒的旋转即可将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通过加捻粘合成股线,从而即可加工完成,较好的增强了原纱的性能,同时在该倍捻机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在加工设施2的外部增设防护罩9,且在加工设施2的两侧安装了滑轨架5,然后在滑轨架5的外部固定连接防护罩9,防护罩9的形状设为倒u形,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笼罩在防护罩9的外部,然后采用上下推拉防护罩9就可以实现其上下升降的目的,在上升时只需要握住把手10,接着向上抬起即可将防护罩9升起来,且由于防护罩9是采用亚克力材料制造成,所以其重量较轻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操作,然后当防护罩9上升到顶后,通过在滑动板6的外部设有的套环7,结合在机器主体1以及在机架3上设有的抽拉式限位杆13,只需要推动限位杆13使其置入在套环7的内部,即可将防护罩9固定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时的便捷性,从而能够在倍捻机工作的过程中提供较强的保护性的作用,防水、防尘的效果较强,大幅度的提升了倍捻机在应用过程中的防护新能,功能性较强,然后当需要将防护罩9放下来时,则将两根限位杆13抽出来,接着轻轻放下防护罩9即可,最后通过在滑轨架5和防护罩9之间采用滑动板6进行连接,并在防护罩9侧面的侧板11上设有螺栓固定在滑动板6上,如此可拆卸的结构非常的方便工作人员对防护罩9来安装和拆卸,操作时较为的方便,整体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主体1、加工设施2、机架3、散热壳4、滑轨架5、滑动板6、套环7、滑块8、防护罩9、把手10、侧板11、固定架12、限位杆13、球体14、挡块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的倍捻机大多数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是暴露在外部的结构,需要工作人员站在机器的外部实时监控,加工时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没办法实现防水、防尘的目的,其防护性较差,同时倍捻机在限制时多数都是使用布罩盖在机器的外部提供保护,这样的保护方式较为单一,且非常的不方便工作人员来安装和拆卸,操作时不够便捷,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加工设施2的外部增设防护罩9,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倍捻机在使用时防护新较差的问题,由于在加工设施2的两侧安装了滑轨架5,然后在滑轨架5的外部固定连接防护罩9,且防护罩9的形状设为倒u形,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笼罩在防护罩9的外部,然后上下推拉防护罩9就可以实现其上下升降的目的,从而能够在倍捻机工作的过程中提供较强的保护性的作用,防水、防尘的效果较强,大幅度的提升了倍捻机在应用过程中的防护新能,功能性较强,同时通过在滑轨架5和防护罩9之间采用滑动板6进行连接,并在防护罩9侧面的侧板11上设有螺栓固定在滑动板6上,如此可拆卸的结构非常的方便工作人员对防护罩9来安装和拆卸,且在滑动板6的外部设有的套环7,结合在机器主体1以及在机架3上设有的抽拉式限位杆13,可以在将防护罩9升到顶时,推动限位杆13使其置入在套环7的内部,从而来将防护罩9固定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时的便捷性,装卸时都较为的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能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